2/02/2009

To be or not to be, that is the question.

寒假這段期間本人的娛樂就建立在看片、看影集和玩遊戲上面(不好意思十分糜爛…),想想也一陣子沒看書了,就去圖書館拎了莎翁的經典劇回來看,這種文學作品能看原文當然是最好,但很不幸地,本人的英文實在是太糟了,讀原文我可能沒多久就會睡著,所以只好仰賴翻譯過的書,借的版本是貓頭鷹出的莎士比亞四大悲劇,不過說實在的,我也不曉得這個版本翻得如何,只是想說借梁實秋先生的好像有點太古早,怕那翻譯現在看會覺得語氣很微妙,所以改借這個1999年發行的。結果看了之後發現這版本語氣也很微妙,不曉得是當時的人講話就這個樣子還是翻譯的緣故,也因為這樣我剛開始在看《哈姆雷特》的時候實在有點難以融入,好在看到後來就習慣了(當然也和後面劇情較緊湊有關)。至於《哈姆雷特》的劇情,說穿了就是他的復仇記(這齣劇也有個《王子復仇記》的別名),這種以「復仇」為主題的內容,想當然爾,團購便當是少不了的,加上這本來就是著名的悲劇,走上這種發便當不用錢的發展也是可以想像得出來。


雖然說是悲劇,不過有些地方我還是看得挺歡樂的,大概是因為哈姆雷特決定要替他慘遭謀殺的父親復仇之後,就開始有點憤世嫉俗的傾向,講話也變得很惡毒,有些實在是惡毒得很好笑,害我在看的時候忍不住嘴角上揚了一下。在復仇過程中,哈姆雷特為了試探他叔父(現任國王),所以故意裝瘋,沒想到這招竟然有用,除了哈姆雷特和他的好友霍拉旭之外,其他人真的相信哈姆雷特瘋了。裡面哈姆雷特有句台詞是「我發瘋只發在發西北風的時候;風從南方吹來的時候,我還是不至於把一隻鷹當作了一隻鷺鷥。」這台詞根本就顯示他腦袋很清醒,發瘋的人還分得清東西南北嗎?

劇中的第五幕開場令我印象深刻,不是說內容多精采,而且哈姆雷特和我的疑問點居然同步,害我看到台詞的瞬間就大笑了。大意是兩個串場的盜墓者甲乙在掘墳,甲不曉得犯什麼傻,盜墓盜到後來,就開始唱歌,甲:「(且掘且唱)當年啊,我只管講戀愛,講戀愛,只覺得挺有趣,挺美;只求它好消遣,誰管它好啊歹,幹別的都不合脾胃。」下一句哈姆雷特就說了:「這傢伙一點也感覺不到自己在幹什麼事兒嗎,一邊掘墳還一邊唱歌哪?」如果我是他同夥一定會拿把鐵鏟往甲的頭上尻下去,盜墓還唱歌很想被發現抓走是嗎?不過這時候盜墓者乙已經下台了,所以這個甲就在那裡自己唱歌,沒人扁他真可惜
(?)。

說了這麼多,其實這都不是起初我找《哈姆雷特》來看的目的,加上這篇的分類是蓋瑞老人。沒錯,當初想看這故事的動機就不是那麼單純,本來以為去接觸莎士比亞可能是很久之後的事情(雖然這的確是有在我預定要看的書單內),沒想到在找蓋瑞的舊片的時候發現了【Rosencrantz & Guildenstern Are Dead(君臣人子小命嗚呼)】這部以《哈姆雷特》為主的衍生電影,片名只看中文可能有「這什麼東西?」的感覺,看英文片名就清楚多了,如果熟悉《哈姆雷特》的人一看就曉得是什麼。Rosencrantz & Guildenstern, 我看的貓頭鷹版本是翻成羅森克蘭茲和紀爾頓斯丹,在《哈姆雷特》裡是兩個龍套角色,曾是哈姆雷特的大學同學&現任廷臣,沒什麼突出的個性,劇中也沒有特別去塑造這兩個角色,在這裡也不怕雷到大家,因為這部衍生電影的片名本身就是個雷,【Rosencrantz & Guildenstern Are Dead】是的,不管是在原作或是衍生電影中,這兩位都領便當去啦。說得狠一點,羅森克蘭茲和紀爾頓斯丹在原作中的最終目的就是出來領便當的,而且還是代替王子領高級便當……

說穿了,其實我看《哈姆雷特》就是為了看【Rosencrantz & Guildenstern Are Dead】這部片的事前準備。雖然有些人會覺得看電影不就是娛樂?幹麻這麼認真做功課,不過有些片子,不做點功課還真的看不懂。尤其像【君臣人子小命嗚呼】這片,本身就是建構在《哈姆雷特》上的衍生,事前還是了解一下這個故事在講什麼比較能看得懂。(如果很懶得看原著,上維基百科查一下也是可以啦)至於電影【Rosencrantz & Guildenstern Are Dead】我這幾天才會看,等看完之後應該會寫篇感想吧。

好吧,雖然我一開始動機就很不純,不過看完原著之後,我還滿喜歡《哈姆雷特》這個故事的,插個題外話,我最喜歡的迪士尼動畫【The Lion King(獅子王)】原來也是從《哈姆雷特》中獲得靈感的,真是哈姆雷特惠我良多。喜歡復仇劇情的人可以看看《哈姆雷特》,總計也才兩萬多字,一下子就看完啦。只是我想外文系的學生可能就不想再看了,這感覺就一副會被編進教材的樣子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